“这几天我学习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也听到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希望大哥哥姐姐们明年还可以回来和我们一起探索我所热爱的家乡。”学生小航在活动结束后依依不舍地与师范生们话别。
7月28日至8月2日,在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秦岭有孟”实践团队在陕西省佛坪县袁家庄街道袁家庄社区开展驻点教学,相关课程由师范生自主设计研发,兼顾地域特色与学科融合,旨在以素质小课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7月28日上午,开营仪式在袁家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佛坪县妇女联合会主席杨艳、共青团佛坪县委副书记王佳杨、袁家庄社区第三党支部书记何明侠出席,社会实践团成员和学生家长代表参与。开营仪式由华东师范大学2022级历史学(师范)专业续锦凡主持。

梦起秦岭,以实践起笔基础教育赋能行动
本次社会实践发起人续锦凡代表师范生们表达了关注青少年成长、推动县域教育公平发展的期望。团县委副书记王佳杨对支教团队表示热烈欢迎。
仪式上,实践团队向佛坪县捐赠了文具、体育用品等爱心物资,由县妇联代表接收。此次活动不仅搭建起高校与山区教育的桥梁,更以实际行动传递高校学生反哺家乡基础教育的爱心。


知行合一,以教育镌刻西部少年七彩假期
实践团队设计的系列课程立足佛坪“生态立县、林药兴县、旅游强县”发展战略,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梦想的盛宴。
生态课程结合佛坪地处秦岭腹地的地域优势,带孩子们“飞越”秦岭,俯瞰山区多彩的生态样貌;在“角色卡大制作”活动中,以大熊猫、金丝猴等当地典型IP为对象,引导孩子们化身自然探险家,自主探索家乡山水中的自然奥秘。
文化课程以宝鸡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中国”为切入点,让孩子们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以及陕西一带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帮孩子们建立起乡土情怀和文化自信。
八一建军节当天,退役大学生士兵、华东师范大学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赵鸣东以军歌齐唱、慰问卡片、军训互动等环节串联起“军魂永驻”主题课程,讲好军旅故事,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支教之余,实践团队还围绕佛坪县的区位优势及生态特色,特地分赴王家湾、熊猫谷、上沙窝红军长征旧址等地考察调研,为“秦岭有梦”系列课程的优化捕捉鲜活在地素材。

双向奔赴,以热爱种下山海育人之种
“在诗歌拼贴课上,孩子们写下‘熊猫的脚印是秦岭的逗号’,这样的诗句让我惊喜。支教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不是塑造,而是发现和释放。我们带去了知识的种子,却收获了整片星空——是孩子们用‘大山的指纹’重新定义的教育诗篇。”实践队员感叹。

8月1日,结营仪式在袁家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顺利举行。实践发起人续锦凡表示:“五天来,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可能性——让这些秦岭儿女看见,他们的未来可以比山更高,比路更远。”结营仪式后,实践队进行了捐赠物资活动,并分发了老师们亲手书写的明信片寄语。

用实验点燃好奇,用画笔描绘梦想,用真心守护成长。未来,孟宪承书院这群心怀教育理想的未来教师们将继续书写这段秦岭情缘,以实践行动点亮未来基础教育的星星之火,让科学的种子和师者的情怀在秦岭深处生根,在孩子们心中绽放!


来源:孟宪承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