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事成名成家,至少先成人,当前做个好学生。”“希望你们能具有以关爱为第一要素的人文精神、以质疑为第一要素的科学精神、以使命为第一要素的信仰精神。”在华东师范大学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全体新生共同聆听了校长钱旭红院士讲授的第一堂思政课——“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独立”。
华东师范大学2018级闵行校区新生开学典礼
华东师范大学2018级中山北路校区新生开学典礼
9月12日,开学典礼分别在我校闵行校区东田径场、中山北路校区体育馆隆重举行。10219名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新生怀揣梦想,在此正式开启大学生活新征程。校领导童世骏、钱旭红、任友群、杨昌利、曹友谊、李志斌、戴立益,各学部、书院、院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等出席。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主持。
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主持开学典礼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拉开帷幕。作为教师代表,本年度“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同学们心目中最喜爱的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闫方洁和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常务委员、上海市高可信计算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卫宁教授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在闫方洁看来,大学生活的意义可以用“认识自己、学以成人”八个字来概括。她表示,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推翻与重建自我,直至达成自我理解的一致性的过程;要真正认识自己,除了向内的自我探索之外,还需要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她认为大学的核心主题永远是“学习”,大学的学习是“知识、方法与智慧”的三位一体,需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不管是认识自己还是学习,最终的目的是‘成人’。大学将赋予你足够的时间和实践去认真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钱卫宁认为,“为什么学?”“怎么学?”“学成后做什么?”是每一位同学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老师愿意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主题。他以“开阔眼界,理解身处的时代”“认识自己,设定远中近目标”“图难于易,收获每一分努力”“构筑自信,形成价值观和审美”四句话勉励新生,希望每位同学都在华东师大学有所成,实现自己的奇迹。他还对我校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进行了新的解读,“实”的基础是对于环境和自身的客观认识,“求实创造”依靠的是合理的规划和踏实的执行,“师表”来源于我们的自信,以及社会对于我们价值观和审美的认同。他寄语新生,用每天的行动赋予华师大精神以新的诠释。
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闫方洁发言
教师代表、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钱卫宁教授发言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林顺豪、经济与管理学部工商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生叶逸含分享了他们在师大学习生活的体会和感受。林顺豪用“责任”“奋斗”“团队”3个词概括他在师大的6年时光。结合自己专业学习、学科竞赛、创业项目等丰富的大学生活经历,他鼓励新生们,“因为热爱,我们选择了华东师大,也要担负起‘师大学子’这个名字背后,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叶逸含通过自己“学在华师大、奋斗在华师大、爱在华师大”的切身经历,分享了她在师大获得的成长和蜕变。回顾自己充实的师大6年,她坦言,“其实不过‘拼搏’二字”。最后,她以“内外兼修、兼济天下,未来的每一步都不忘初心、坚实无悔;不落格局、家国情怀”与新生共勉。
老生代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林顺豪发言
老生代表、经济与管理学部工商管理学院2016级硕士生叶逸含发言
光华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类专业2018级本科生杨泽诚、教育学部2018级本科生金子龙作为新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发言。曾多次获得全国机器人比赛、亚太地区比赛冠军,四次夺得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冠军的杨泽诚表示,来到梦寐以求的华东师大,他不会停止在机器人道路上的探索创新,也立志通过在师大的学习,拥有更渊博的专业知识,同时,度过一段值得一生珍视和骄傲的大学时光,在这大爱的校园绽放自己的幸福之花。金子龙从自己将华东师大教育学部列为高考第一志愿的缘由说起,讲述了自己对我校校名中“师范”二字的理解和思考。他认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都能被称为“师者”。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范”不仅表明了学校的特色,更意味着不分专业、不分学科的每一个师大人的前行目标。“或许这才是‘爱在华师大’的真谛。”
新生代表、光华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类专业2018级本科生杨泽诚发言
新生代表、教育学部2018级本科生金子龙发言
在开学典礼上,校领导为来自各学部、书院、院系所的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戴上校徽,从此便烙上了“华东师范大学”这一生的印记,不仅宣告着他们正式成为一名“师大人”,更意味着将担当起属于师大的共同使命和责任。
校领导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
钱旭红校长在讲话中向2018级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他们在师大健康成长,努力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所强调的那样,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紧接着,他为新生们上了一堂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思政课。
校长钱旭红院士为新生上“大学第一课”
钱旭红指出,前进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中的华东师大,培养的是未来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学校以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并重的“T形复合法”,培养专业精深、学识广博的“T形综合英才”。他强调,知识是精神的载体,知识的提升能带来精神的升华,因此,知识学习就成为成长中最重要的途径。
从“氛围学习”“通识学习”“专业学习”“研究学习”四个角度,钱旭红讲述了“学会学习、学会研究”的意义和路径。他指出,第一,要接受大学氛围的熏陶和锻炼,向所有的师生学习、学习所有的优秀文明成果,而不是向某一个人、某一个老师学习。尤其是本科阶段学习,重点应该是“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学习众家之长,进而独立自成一家。”第二,要读经典、学原著、听诠释,获得全面的文明滋养,从而走向创新,使学子们无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会从中受益。他还为学生推荐书目,列出了他认为“反映人类思想文明的典型成果”的“四书”——作为人类思想经典和主流价值的《共产党宣言》,作为中华民族哲学经典的《道德经》,作为当代科学人文和人类思维经典的《量子史话》和作为人类学科模板和形式逻辑训练经典的《几何原本》。第三,专业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思维训练、实践教育、科学精神、研究接触。“学专业,不仅仅是学知识、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思维。”要通过创新创业的实习、实验、实践,去整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操作实践去解决专业问题。同时,要注重加强科学精神训练。第四,他提出了成为一名合格研究生必备的“四项基础”——文献查阅能力、实验实证能力、申请和表达能力、成果发表能力。
“要学会独立,训练培养独立人格、学会独立思考、凡事三思而行。”钱旭红叮嘱学生,“读本科是为了学会学习,读研究生是为了学会创造。跟着老师学习,是为了能够离开老师独立学习;跟着老师做研究,是为了能够离开老师独立做研究。”“只有突破知识,超越老师,改变思维,学会创新,才能真正获得改变世界的力量。”最后,他寄语新生,“勇担责任,直面挑战,独立担当,充分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开拓自己的视野,训练自己的思维,拥有一段丰富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涯。”
杨昌利在主持典礼时表示,开学典礼既是对新生入学的祝贺和欢迎,更饱含着对新生的期待和要求。“能成为师大学子的你们,无疑都是优秀的。但‘所有过往,皆为序章’,从今天开始,你们将踏上新的起点。”从此刻起,新生们将在美丽的丽娃河畔、樱桃水滨开启崭新的师大生活,成为幸福师大的重要成员。她说,相信新同学的到来将为学校注入更多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希望同学们能继续传承和发扬师大文化传统,求实创造,锐意进取,用青春和智慧去谱写人生道路上的精彩篇章。“华东师范大学必将因为你们而有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