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辅导员骨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修班案例教学暨结业仪式在闵行校区办公楼403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副书记方平,学工党委书记、学工部长余佳,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闫露,来自各学部、书院、院系辅导员骨干以及学工管理团队的三十余位学员参加案例教学和结业仪式。教学活动及仪式由党校副校长兼高级研修学院副院长张俊华主持。
本期培训班案例教学从学生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出发,各小组通过陈述、提问、答辩和点评四个环节,分享集体研究心得与成果。第一小组探讨辅导员如何做到“言传身教、为青年人生出彩搭建舞台”,以教育学部“佛年爱心夏令营”为例,倡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将社会评价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增进学生对教情、社情、国情的了解,增强学生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成就感、荣誉感,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第一组案例汇报:“言传身教、为青年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第二小组研究“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形势政策课的课程质量”,认为目前高校形势政策课建设主要面临着教学队伍、教学技能、课程内容、载体平台搭建等问题,由此降低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学工部要组建辅导员成长共同体,辅导员应当积极参与辅导员工作室的培训、专题研讨、集体备课、试讲等活动,应做到理论实践两不误。
第二组案例:“以‘精品课程建设’提升形势政策课的课程质量”
第三小组聚焦如何“把握学生群体特征,进行针对性思政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95后和0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积极进取、求知欲强、人际交往意愿强烈、网络交流方式普遍。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情理相通、德智协同、载体兼顾。
第三组案例:“把握学生群体特征,进行针对性思政教育”
第四小组着力于“高效利用互联网,助力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小组报告认为,辅导员要发展和创新适合大学生的话语体系,掌握网络话语主动权,做好思想引领;丰富思政教育手段,探索多元化思政教育方式;注重思政教育宣传,挖掘自媒体思政宣传模式;甄别思政教育方式,发挥新旧思政手段优势。
第四组案例:“高效利用互联网,助力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闫露对四个小组的案例汇报进行了点评,她肯定了各个小组在各自主题上的深入思考,认为辅导员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严谨性和严肃性,通过长期的坚持和积淀,学有所得,业有所成,成长为专家型辅导员。
教师工作部常务副部长闫露点评
案例教学结束后,叶林娟和陆敏分别作为学员代表分享了在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大学学习交流的感受与体会。两校基于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社会美育实践、传统文化传播、创新创业优秀项目孵化等方面的系列做法,给我校学生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在结业仪式环节,经管书院辅导员赵琳华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表示,通过此次学习,重新审视了自己作为辅导员的初心与使命,增强了职业的信念感,将会以此为契机不断自我提升,学习永远在路上。
学员代表发言
随后,方平为本期培训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合影留念,并作了总结讲话。他首先对各位学员顺利结业表示祝贺,认为本次研修班安排丰富、形式多样、节奏紧凑,对于辅导员学习十九大精神,提升理论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十九大精神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辅导员首先应当认真阅读十九大报告原文,深入领会其内涵和精神实质,要创新宣讲十九大精神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进行传达和教育。而对于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工作实际中,辅导员应当切实提高思政工作能力,切实做好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同时,辅导员要加强事务工作的处理能力,多看多学、多思多悟,提高育人意识,把十九大精神内化为工作能力。方平希望各位辅导员能够以研修班的学习为契机,在工作实践中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个人素养和能力,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不懈努力。
校党委副书记方平作总结讲话
本次研修班为期一个月,采用讲座、讨论、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研判问题,以学促干,增强一线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我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研修期间,上海市委党校袁峰教授,我校学工党委书记、学工部部长余佳,党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等为学员开设了三场主题报告。来自各学部、书院、院、系及大学工30余名学员还开展了一场学员论坛、两次调研交流、一次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现场教学、多次小组讨论等研修内容。通过此次研修班,各位学员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并将思考与成果具体呈现在各具特色的“加强改进本班级(专业、年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计划”之中,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全体学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