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随着我校校长陈群与来自全校各院系的26位学生代表一起点亮时代极客之灯,我校首个校园主题日在丽娃河畔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以“时代极客师大创造”为主题,通过“一场高峰论坛、六场分论坛、千个项目成果”具体呈现。4月13日、5月12日,我校还将迎来“阅读”和“艺术”两大校园主题日,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搭建新平台、开创新模式。校园主题日活动旨在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创新形式,首次以校园主题日集中举办
本次活动是我校首次以校园主题日的形式,集中举办的校园学生活动,旨在引导学校青年学生聚焦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目标,同时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要求,引领青年学子加入学术科创实践行列,以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感悟和践行向善向上、求真求实、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参与创新实践,探究共同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
校长陈群与全校30多个院系的学生代表一起点亮时代极客之灯
校党委副书记方平在致辞中表示,校园主题日活动的举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教室、寝室、实验室中走出来,聆听大师的声音,感受学科的前沿,感受研究的魅力,在交流学习的基础上打破学科壁垒,打开思维脑洞,在知识融通的平台上看得更高,在探索真理的道理上走得更远。也希望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校园主题日真正成为凝聚师生情感,展现师大独特风貌和气质的文化品牌项目,共同期待开放融通、勤学笃实的师大校园之风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活动由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科技处、社科处、信息化办公室承办,各学部、书院、院、系、所协办。活动当天,全校停课一天。
青年师生,同台阐释奇点时代
上午场的“奇点时代的思想极客”高峰论坛,以论坛的形式集合学校内外青年学者和校创新创业优秀学生代表,通过TED演讲的形式,与现场观众围绕“奇点时代的技术”、“奇点时代的心灵”、“奇点时代的社群”等主题展开讨论,激发跨学科式的思维碰撞。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蒲戈光教授以“认知计算革命”为主题,引领在场师生把目光投向了计算机研究最前沿的探索与思考。他指出认知计算是自动化的感知、学习、思考和决策的计算系统,这是一场革命,而革命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在可预见的未来,旧的行业将会消亡,新的行业逐渐涌现,社会关系将因机器的存在而被重新塑造。
计算机理论研究所青年教师张逸中结合自身在STEAM教育领域的实践与思考,呈现了精彩的前沿科技与教育技术结合的演讲。他提到,STEAM不是科学、技术、工程、人文、数学的简单组合,而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内化成探究真实世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能力。面对未来世界的变革,人们可以没有很多知识,但不能缺少运用、转化、迁移知识的能力。
政治学系、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吴冠军针对“人类纪以后的共同生活”话题,从政治和爱的角度切入,探讨技术带给人类生活的挑战与转变。吴冠军提出了在奇点时代,当少部分人能够利用政治特权无限延长自然生命,破除“无用阶级”之人仅剩的自然意义上的平等时,人们该如何共同生活在“政治生命”和“自然生命”均不平等的时代这一疑问,并通过剖析《人类简史》中人作为“生化算法”的产物存在着情感漏洞,道明了“只有爱让我们活得像人”。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库逸轩则解答了“奇点时代脑机融合”的效果。面对奇点时代是否即将到来的疑惑,库逸轩提出理想和现实还是有差距的,人们对大脑的认知并不比对宇宙的认知要多;从计算机的角度来看,有些架构还需要突破,人脑的容错性远胜于计算机。对于人工智能击败人类这件事,库逸轩认为不必过于恐慌,在未来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可以合作共存,实现人类智能的一种永生。
教育学部教育高等研究院2016级博士生郭海骏,以项目学习和生态为切入点,阐述了STEAM视野下的新型学习社群。他认为当人们尝试以项目学习的方式重新阐述学习行为时,各种技术手段即变成了人们调取生态系统当中知识的工具,而知识变成了池塘中的鱼,择需所用。
俄罗斯研究中心2014级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生申韬,结合时政热点,阐述了科技革新与国际体系转型的关系,他认为科技创新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了国际行为体互动的广度与深度,同时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创造的出现,也加剧了国际体系权力资源的争夺。
传播学院本科生舒梓涵结合自己的实践经历,通过演示剖析H5等新媒体时代的产物,指出获取技术并非难事,而如何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为己所用才是关键所在。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理论物理博士生郭珩则结合自己的生活,阐述了智能产品在生活中的多种应用。
大咖云集,多角度跨学科
下午场的闭幕式暨“奇点临近——大变动时代的思想、技术和我们的未来”高峰论坛则是大咖云集,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多个主题进行演讲。高峰论坛由外语学院陈俊松副教授主持。
纽约大学Adam Brandenburger教授围绕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创造与创新)的主题,从创新的四个经验即了解自己、了解世界、了解乐趣、了解未来作了生动而深入的阐释。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褚君浩院士围绕“迈向智能时代”的主题,指出当前面对的新工业革命具有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深化发展、多领域发现和发明多轨并行交叉推动、信息技术和多领域技术深度融合发展、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技术发明到产业应用的转化周期愈益缩短等四个特征,面对这样一个时代,褚君浩院士告诫在座的同学要树立科学的素养,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出众的动手能力、坚韧的做事态度,要汲取外界养料,修炼内在素质,融入时代的潮流,做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余南平教授围绕“我们时代的选择与未来”的主题,指出世界性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经济低速增长,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拉大,全球兴起了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整个世界陷入一种不安定的文明冲突和宗教冲突,这是当代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但同时中国也拥有一些重大的历史机遇,比如大国成长红利的机遇、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以及新技术革命的机遇等,他希望在座的同学培养新的学习范式,养成新的价值观,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把握机遇,提升自我,创造美好而有价值的人生。
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教授针对“科技时代的人文设计”的主题指出,人文设计的核心理念不应该是仅仅将判断事物当中某一个个别现象的设计工具作为一种学习对象,而是将自然、科技和人文进行融合。对于大学而言,因为它不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科学技术对大学来讲是一种思想方式,是引导人们走向科学甚至创造科学的思想方式,这是一所承担培养精英传承文化的大学要做的事情,他衷心希望华师大学生应该将自己定位在这样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社会角色上去从事自己的专门性工作,科技之道是至善至美,要创造人文科技新时代,创造科技时代诗意的生活,科技的价值在于创造幸福和美。
“我们是如何感觉外部世界的?”“为什么我们能进行逻辑推理?”“我们的自我意识是怎么回事?”“大脑中真有灵魂存在吗?”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林龙年教授围绕“解码大脑”的主题,介绍其团队目前承担了一重大项目,通过应用现在的微芯片技术做多通道的记录系统,可以把小鼠大脑中的信号记录下来,我们就能在局部区域看到每个神经元的每次电脉冲,希望以此直观地看到神经元赋予我们感觉、情绪、智能以及意识和灵魂。林教授坦承以目前神经科学的知识尚不能完全回答这些问题,但他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解谜的这一天终将到来。
全员参与,选出“你最喜欢的活动”
除主论坛和分论坛外,本次校园日主题活动还特设了主题展览。设在闵行校区的主展览区域,展示出了我校16-17年国际高水平知名刊物发表记录的论文作者(学生)、15-17年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创业类活动高等次获奖者的优秀学术科研作品。各学部、书院、院、系、所优秀项目,近两届“大夏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获奖项目,近两年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大夏基金”等优秀项目也是首次集中呈现。此外,中山北路校区设计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闵行校区孟宪承书院、政治学系、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美术系的展览区域,围绕转型时代的文化形象、走向大众的人工智能、创新驱动与时代精神、全球化的时代特征、共享时代的科技创新、共享时代的科技创新、文化产业与休闲生活等六大主题,也公开展示出了同学们的学术科研作品与教学实践成果。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讲话
同学们在积极参与、学习的同时,也参加了投票环节评选心中最喜欢的活动。最终,主论坛演讲者郭珩、分论坛“文化产业与休闲生活”、主展览“艺趣interest——华师美术交流与服务平台”、“解读记忆的痕迹”获得主题日校长奖,主展览“未成年服刑者社会再融入的意愿、现实困境与引导策略研究”、“合法化背景下网约车运营的现实困境及优化路径研究——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MONKIDS儿童戏剧创作营——面向社区的儿童教育戏剧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获得最具科普能力奖,传播学院本科生舒梓涵、政治学系教授吴冠军获得最佳台风奖,设计学院、国际与地区关系研究院、对外汉语学院、艺术研究所、国际汉语教师基地获得主题日优秀组织奖的多元文化奖,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育学部、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精密光谱实验室获得主题日优秀组织奖的前沿科技奖,孟宪承书院、中文系、哲学系、历史学系、数学系获得主题日优秀组织奖的先锋哲思奖,政治学系、经济与管理学部/经管书院、社会发展学院、法学院获得主题日优秀组织奖的寰球协作奖,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得主题日优秀组织奖的博闻共享奖,美术学系、外语学院、音乐学系、体育与健康学院、传播学院获得主题日优秀组织奖的万象文创奖。校领导陈群、杨昌利、方平、孙真荣、汪荣明、周傲英为获奖师生颁奖。
我校举行首个校园主题日 师生大咖同台跨学科多维度理解“科创”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在讲话中表示,此次校园主题日活动很成功,展现了华东师大师生对创造新知识、创造新事物和创造新生活的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要创造新知识、创造新事物和创造新生活,最“理性”、最“正常”的态度恰恰是不那么“理性”、不那么“正常”、不那么循规蹈矩和按部就班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他希望华东师大的学子们能以此次校园主题日活动为起点,在创新、创造方面有一个全新的开始。童世骏表示,衷心地希望通过此次校园主题日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创新激情和创新勇气,推动学校创新创造各项工作持续开展,最终使得我们的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成为East China Extraordinary University。
文|万姗姗 田波澜 戴琪 图|田波澜 戴琪 王祚瑕 万蕴琦 来源|新闻办 编辑|吕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