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9号晚18:00,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社会发展学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服务学习研究中心、青少年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社会工作实训中心和上海闵行区吴泾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孙以敏共创明日卓越教师领导力训练营“之卓越加油站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二教113如期举行。此次活动旨在为同学们的项目设计提供专业指导,并且通过游戏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为接下来的项目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项目助管王海响向大家介绍了参与此次活动的嘉宾,有社会发展学院党委副书记黄燕老师、光书院党委副书记涂皘老师、学工部李霞老师、华师大社会工作与实训中心郭娟老师、上海闵行区吴泾拾星者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主管顾维琦、上海闵行区吴泾太阳花社区儿童服务中心主任刘伟伟。除此之外,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30名少数民族师范生。
接着便是各小组进行项目展示的时间了。各组项目内容翔实多样,有服务老年人和儿童的公益性活动,也有以少数名族地区的同学社会融入为目的,也有为促进各民族文化深入交流为主旨的。同时,活动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职业体验活动、定向越野、文化行走等等。例如进行展示的第一小组为他们的项目取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名称——《乐龄周末营》,该小组主要是通过小孩主题乐园、与老人们共度重阳节等活动为大家送去温暖和爱心;有的小组非常细致地介绍了他们的项目过程,从初步探讨出三个方案到一次次地讨论协商,最终确立了一个与其他社团联合开展演讲比赛的活动。该小组每次的活动都会更换组长,这样能够使得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得到锻炼;还有的小组通过为来沪务工子女们讲解各民族的习俗以及体验特色服装等活动促进少数名族地区与汉族文化交流与理解,同时小组成员表明会将活动剩余的物资和资金捐赠给有需要的少数名族地区。
各位老师在肯定了各小组的项目设计及其意义之后,也提了不少建议。例如黄燕老师就讲到在敬老院开展活动时,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承受能力,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小孩子在参与趣味运动会的时候要保障他们的安全等非常细节性的问题。涂皘老师指出,可以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活动和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的活动串联起来,考虑带孩子们一起去探望那些老人们,这样孩子们就不仅仅是一个爱心的接收者,同时也是爱心的传递者,奉献的精神将会得到发扬光大。刘伟伟老师指出,因为演讲比赛中还有汉族同学参与,他们具有语言上的优势,因此如何制定评比标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事情。郭娟老师也提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建议,她认为可以将小组活动的过程制作出一个宣传册子,发放给周围的同学,发动大家进行捐助,这样一来,不仅解决捐助的资金问题,还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奉献的机会,扩大整个活动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收益。在听完第三小组的报告之后,顾维琦老师激动地说到他们的机构正有这样一批小朋友有这样的需求,以及相关资源也都可以提供给同学们,并表示希望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于合作。这对双方来说,无疑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针对最后一个小组的项目设计,许多老师也提出目标需要再细化一些,需要将游览上海风景与领导力培养的指标结合起来,就像郭娟老师所说的,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轻松、愉快的,但是活动的目的还是需要严肃的、专业化的。李霞老师也为该小组提供了非常细致、周到的考虑,例如周末出游的饮食问题该如何协调,上海本地的同学是否可以教其他少数名族地区的同学上海话等等,因为文化交流不仅仅局限于了解某个地方的历史与文化,更是在于平时的相处时相互尊重和欣赏对方。
通过项目设计交流研讨,进一步地帮助大家明确了项目的初衷,即在为各色各样的人群提供服务的同时,锻炼到同学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提升大家的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对执行过程中的可能遇见的问题进行了设想,为更好地践行项目提供了充足地准备。
最后,助管王海响带领大家玩了一个团队建设游戏——《士兵突击》,同学们体验并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彼此的了解是合作过程的助推剂,齐心协力、配合默契才会取得累累硕果!
文:谭芳 图:王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