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学工在线

“走向一流”实践育人成果展示会举行

栏目:新闻动态2发布时间:2017-09-30浏览次数:248

 9月27日,走向一流——华东师范大学实践育人成果展示会在中山北路校区时尚中心召开。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宗爱东,中共会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霍伟,我校党委书记童世骏、党委副书记方平,我校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财务处、信息化办公室、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以及各学部、书院、院、系、所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团委书记,实践队伍代表等出席了大会。


走向一流——华东师范大学实践育人成果展示会召开

  本次展示会回顾了近两年来我校“实践育人”工作的探索过程和丰硕成果,发布了《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课程与《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护照(试行版)》;大会以“走向一流”为主题,通过“理想信念:存高远之志”、“知行合一:修德才之道”、“服务社会:育家国情怀”三个篇章的项目分享展示了我校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质、服务社会发展的历程,总结了我校通过实践育人工作,实现立德树人、服务人才培养、助力学校争创“双一流”的经验。凸显了我校积极响应、落实和推进党中央“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决心。

  在“理想信念:存高远之志”篇章,历史学系赵晓楠同学展示了他们的实践项目《再续长征历史情 革命教育薪火传》,讲述了我校学子在社会实践中高扬理想信念、传承革命精神、传播红色基因的历程。外语学院杨庆媛同学、国际关系与地区研究院史琳同学分享了他们参与阿斯塔纳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的经历和感想,展示了师大学子在志愿服务实践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大夏书院传播学院2017级播音主持班的同学带了朗诵《行进中的青年力量》。

历史学系赵晓楠展示实践项目《再续长征历史情 革命教育薪火传》

外语学院杨庆媛、国际关系与地区研究院史琳分享阿斯塔纳世博会志愿者工作经历

大夏书院传播学院2017级播音主持班同学朗诵《行进中的青年力量》

  在“知行合一:修德才之道”篇章,教育学部陈梦萱、顾惟灵同学介绍了他们的项目《一日“影子校长”——关于我国校长诉求的百人教育观察与调研》,展示了他们通过实践调研践行教育理想、探索教师教育发展路径的过程。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接受访谈,介绍了教育学部在双一流建设方面涉及人才培养的举措,阐述了实践在人才培养中所起的作用。我校第二十二期人才学院学员、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韩思竹同学展示了他们团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项目《解读记忆痕迹》,展现了师大学子在实践中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融合,在学术共同体中激扬创新活力。

教育学部“影子校长”项目展示

现场访谈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

  “服务社会:育家国情怀”篇章介绍了我校今年暑期专项社会实践“教育扶贫,青年在行动”,项目期间共有300余名学子,26支实践队伍奔赴江西革命老区,开展活动,实践教育扶贫,助力老区发展。社会发展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和经管学部的三位同学作为代表,讲述了实践队伍依托学科特色优势开展暑期爱心学校,参与实地考察调研,精准施教扶贫的历程。通过现场连线,远在江西的华东师大党委常务副书记、中共上饶市委常委、上饶市副市长任友群,当地学校教师代表、上饶市弋阳县葛溪乡初级中学校长路光生为实践队伍送上寄语与期望。中共会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霍伟代表江西老区向“教育扶贫,青年在行动”实践队伍送上以一份特殊的礼物,即为记录了26支队伍参与社会实践感人瞬间的照片卷轴。我校党委副书记方平代表队伍接受礼物,并转赠实践队伍代表。

“教育扶贫,青年在行动”暑期社会实践项目访谈

现场时空连线对话

中共会昌县委副书记、副县长霍伟代赠送礼物

  会上,学生工作党委书记、学生工作部部长余佳,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教务处副处长徐世猛,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校团委书记朱文佳共同发布《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课程和《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护照(试行版)》。《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课程面向全体本科学生开放,共计2学分,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公共必修学分。这是上海地区高校首次将社会实践列入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学分,并逐步实现在大学本科阶段的全覆盖。《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护照(试行版)》,是学校实践育人的又一举措,也是上海地区高校首次尝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整合党史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平台。

《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发布仪式

校党委书记童世骏讲话

  童世骏在讲话中指出,全国思政工作会议召开后,学校对实践育人工作投入了更多资源和关注,希望同学们珍惜在实践中成长成材的机会,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童世骏说,科学研究的大量问题来源于社会实践,深入第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是创获智慧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锻炼的能力,能广泛应用于课堂学习、学术研究和职业生涯发展;通过社会实践,可以磨砺意志品质,培养团队精神,培育生活情趣,实现品性陶熔;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可以充分地向民众学习,直接参与推动民族与社会发展进程。童世骏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常常提到的精彩人生,是总书记关于大学教育、青年成长的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述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因为他把教育对于青年一代的要求和青年人的生命质量密切地关联起来了。他勉励同学们,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一定要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完成课堂学习的基础上,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服务发展,为自己的个体生命奠定更厚实的成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