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学工在线

学生工作党委、学生工作部2017年秋季学期工作要点

栏目:通知发布时间:2017-09-29浏览次数:176

   

    2017年秋季学期学生工作党委、学生工作部工作的总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目标,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升工作科学化精准化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



一、全面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Ø 进一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前,组织全校学生观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组织全体学生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全校学生深刻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定四个自信,为党的十九大召开统一思想、营造氛围。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及时组织学习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学生党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在全体学生中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共同理想。

Ø 进一步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围绕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指委印发的《2017年下半年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组建我校形势与政策”2017年秋季学期讲师团,做好学生集中授课与分散学习的组织工作。

Ø 进一步组织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行动计划。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为平台,培训新一期学生预备党员,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与研读。发挥学生理论学习骨干的引领和学生理论社团的带动作用,认定一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自主学习骨干社团。

Ø 进一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生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组织参与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等活动。

  

二、深入推进优良校风学风建设


Ø 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为抓手,开展学风督查,将阶段性工作与长期性工作有效结合,持续不断推进优良学风建设,努力培育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正确处理爱在师大学在师大的思想引领侧重,树立爱在师大扬美誉、学在师大振实力的工作意识。

Ø 继续在本科生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书目荐读与导读活动,在研究生中开展以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支持院系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活动项目。

Ø 年底召开获奖学生表彰大会,发挥榜样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Ø 健康学习、健康校园为主题,举办好117校园主题活动日

  


三、持续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Ø 深入开展绿色校园、优雅寝室创建活动,做好修订后的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的宣传教育,继续组织学生寝室安全卫生检查评比活动。

Ø 进一步推进本科生书院建设,协助大夏书院、光华书院做好学生发展空间的内部规划和装饰设计工作,推动建立本科生书院年度拨款预算机制,与教务部门共同做好本科生书院与专业院系的分工合作机制。

Ø 落实《华东师范大学关于实施少数民族学生发展助力计划的意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指导,完善帮扶措施,重视能力培养,发展党员骨干。

Ø  加强与港澳台办公室与国际教育中心等部门的工作联系,做好港澳台学生工作,深化建立国际学生辅导员制度。

Ø 积极参与学费管理办法的制订,完善学生缴费、注册、报到的工作环节。完善学生校园人身意外伤害调查处置机制,探索建立学生教学科研实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四、加强学工团队自身建设


Ø 贯彻落实《华东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细化辅导员的选聘与配备、培养与发展、考核与管理工作细则。

Ø 修订学生宿舍园区驻楼辅导员工作制度,梳理驻楼辅导员队伍,清退不合理占用学生宿舍资源人员,完善生活园区学生工作的管理机制。

Ø 与党校合作,组织开办学工管理团队与辅导员骨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修班,进一步提高学工队伍思想理论素养。

Ø 继续支持“ECNU学工在线微信公号建设,努力打造成师大校园内引领学生成长、记录大学生活、呈现校园文化、报道学生工作的最具权威和公信力、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

  

  

五、加强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Ø 在学校就业创业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大力营造全员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良好氛围,切实推动落实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合作力度,走出去引进来,大力拓展就业市场,完善招聘单位数据库、扩大朋友圈,做好求职起航月及各类专场宣讲招聘活动和校友单位招聘会、秋季大型校园招聘会组织工作,为确保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2017年水平打下牢固基础。

Ø 加强生涯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从辅导员队伍及专业教师队伍中遴选一批综合素质高、对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具有使命感和相应的教学、指导及研究能力的老师,通过系统培养和锻炼,独立或合作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申报上海市生涯工作室、承接相应课题和项目。创新生涯指导方式,构建全程化、个性化、多元化的生涯辅导体系,和重点用人单位联合开办职业训练营,提升毕业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Ø 加大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广大毕业生拓宽视野、明确目标、准确定位,鼓励毕业生赴西部和基层单位就业,切实为毕业生提供更优化的职业发展路径。

Ø 通过全面调研,学习兄弟院校创业指导工作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联合教务处、科技处(大学园区)、研究生院、团委等相关部门,积极探索促进大学生创业有效机制,筹建创新创业学院通过政策宣讲和多种形式的创业指导,鼓励和引导有创业意愿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推动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全力做好上海市和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动员和指导工作,力争获得突破性成绩。

Ø 积极探索和推进精准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本学期力争做到根据毕业生个性化定制要求精准推送就业信息,充分发挥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室作用,着力打造华师创业说微信平台,全面推进就业创业信息化建设。

  

  

六、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


Ø 制度建设:完成学校各类学生资助政策文件、相关评审细则的梳理和修订,进一步构建符合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Ø 奖助评审:开展2016-2017学年的本专科研究生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校长奖学金的评审与发放工作,组织召开各项颁奖典礼、年度学生表彰大会及获奖获助学生座谈会,积极推动奖助学金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激励作用。

Ø 勤工助学:进一步做好学校的勤工助学工作,完善新的勤工助学管理条例与校内勤助基地管理办法,建立常态化的规范管理。

Ø 助学贷款: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助学贷款的各项政策,确保学生应贷尽贷。

Ø 困难补助:全面、系统地做好覆盖各类型学生的困难补助工作,如临时性困难补助、特殊情况家庭经济贫困学生(孤儿)寒假慰问、特殊关怀寒假返乡路费专项资助、职业技能考证补贴等各种项目。

Ø 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资助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确保各项信息的有效备份与安全;配合全国资助中心、上海市资助中心资助系统的正式上线,规范相关数据管理。

Ø 宣传工作:加强资助工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打造华东师大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完善资助中心的网站建设。

Ø 慈善育人:继续做好慈善爱心屋的物资帮困工作,同时积极推动慈善义工队的志愿活动,培养学生感恩回馈意识。

Ø 奖助社团管理:推动奖助社团的发展,通过开展诚信教育主题宣传、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充分践行资助育人、立德树人的理念。

Ø 学生保险事务:有效开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的购买及理赔工作。

Ø 津贴发放:继续做好本专科生伙食补贴、免费师范生补贴、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三助津贴等常规发放工作。


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Ø 通过讲座、开放日、团体辅导、微信推送等形式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使新生快速而健康地融入新环境。

Ø  加强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常规工作,并梳理和修订相关流程和条例。

Ø 开展新生心理测试工作,使用科学有效的筛查工具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测,筛查出有潜在心理问题者并及时进行干预。探索开展专业化心理测评工作,逐步推进特色心理测评工作,加强对各类心理问题的筛查、识别和评估。

Ø 继续开展阳光伙伴朋辈心理辅导营活动与推进三级网络建设,加强宣传力度,发挥院系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丰富学习中心活动内容,从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与方法技巧着手,帮助学生应对日益增长的学业负担,挖掘并最终实现自身潜力,体现学在师大理念。

Ø 进一步发挥和完善院系对口联络制度,加强沟通联系,协同做好危机识别、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Ø 继续推进辅导员心理工作水平的提升,拟每月至少举行一次培训,通过专题培训、工作坊等形式,建设一支专业、高效的心理辅导员队伍。

Ø 承办高质量的示范中心心理专题培训工作,实施实习心理咨询师项目,主动承担我校和全市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进修,发挥专业影响力,做好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强化高校心理示范中心在全市的引领作用。

Ø 逐步推进闵行校区心理中心的扩建和装修工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八、进一步做好共青团工作


Ø 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制定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华东师范大学共青团改革实施办法》,推动改革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Ø 以备战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为契机,以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改革为突破,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助力创新创造型人才培养。

Ø 召开实践育人成果展示会,建设《社会实践:中国社会观察与体验》课程,落实社会实践学分化,广泛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型赛事志愿服务,深化实践育人工作。

Ø  加强对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的指导,加强学生骨干培训班序列建设,构建功能清晰、协同运转的团学工作系统。

Ø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打造功能完备、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共青团校园全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