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青年在行动”暑期专项实践项目开展以来,我校社会实践队伍深入江西多地支教。同学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怀着青年人的梦想,为江西的小朋友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夏令营。在这场爱的接力中,同学们收获的是关于成长的重要一课。本期,我们随着社会发展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彦妮走进她的支教一天。
为期十五日的赣县茅店中学创思营支教之旅暂告一段落,快乐与悲伤的泪水随着烈日的蒸发沉淀出值得骄傲的回忆。
生来第一次看完整的日出,凌晨三四点,车窗外黑洞洞的深夜衍生出温柔的霞,天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平线以上依靠着暖色阶由亮及暗呈现过渡,此刻我们在路上,平静地期待。
左右扶摇上山路,初至茅店,红色校牌明晃晃悬挂在路边校门右侧,下车徒步走入其中,教师宿舍与乒乓球台入眼帘,阶下,铺排的绿草被红绿跑道环绕其中,正中一无旗的铝杆,操场周围一教学楼,一学生宿舍,一食堂,一厕所。蓝天触手可及,大山眺目可见。
首日正午,志愿者们围坐食堂圆桌,校长和老师们皆持碗盘坐堂外长椅,偶尔进来盛桌上饭菜还会随声说感谢,坐在满桌饭菜旁的我有些内疚,有些心酸,有些因受到重视而产生的压力之感。
孩子们来了。上宿舍楼贴标签,楼道间一小姑娘低着头向我说了句“老师好”。这种预示着角色转变的标志性话语,为我的支教之旅奠基。
开营仪式上,八十几名同学排坐在三楼的多媒体教室,毕恭毕敬端坐着倾听校长的祝福与企盼,结束之余每个志愿者做自我介绍。学生们欢迎着我们,边听,边鼓掌,边微笑。
日子从晨跑开始运转起来,五点起床,六点晨跑,七点吃早餐,八点上课。十个志愿者,每天五个值日生领跑查寝巡逻。孩子们九点多熄灯,志愿者每晚开例会到十一点后回寝睡觉。
每节课一个主教一个助教,课前主教备好课,课上助教负责评估该课学生活跃情况与课程内容安排。总的来说孩子们上课注意力较为集中,课程开展也还算顺利。课外,我们还分期开展了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国学活用诗词大会,趣味运动会,大草坪学习交流会,红色知识宣传大会。孩子们在这些活动中认真享受着参与的过程,收获欢乐,习得知识,在这过程中我们所期望的是帮助唤醒他们的求知意识,激发他们向上求索的欲望。
我们混熟一些了,孩子们喜欢在大草坪上追赶奔跑,经常用野草做好了头冠悄悄戴在我们的头上;排着队让我教他们使用相机,镜头里记录下或清晰或模糊的无数瞬间;音乐课上一人一句选领唱,有的孩子躲在角落一直把旁边的人往前推;午饭时间孩子们端着碗和我们一起坐,边吃边吐露他们的心声;傍晚自习课前我们围坐在大草坪上一人一句开着玩笑,有时候掰掰手腕互相嘲笑,有时候谈谈学习与生活……
闭营仪式孩子们表现得很好,用力鼓掌,有序候场,大声歌唱……领导们来到学校看望我们,并与小朋友们一起合影留念。
孩子们离开的时候,偷偷给我塞了几个爱心,马老师没忍住还在孩子面前流泪了,郑林一边挥手跟我们告别一边对小马说,老师你别哭,哭了就不好看了。
爱的力量
安全感是用爱建构的。起初看着教室不锈钢窗上层层的蜘蛛网、坑坑洼洼的墙面、破损的门窗,我的内心掠过些许不安和害怕。一周的相处,打消了我的顾虑。我想这不单单是因为习惯,而是因为爱。学生对我的依赖与祝福,队友对我的鼓励与帮助,校方对我的关心与爱护,父母对我的安慰与劝说,都渐渐转化为内隐动力,去支撑我去克服困难,做更棒的自己。我想这个安全感获得的过程是对于我整个支教活动而言精神补养的最好见证。
社会发展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彦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