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学工在线

手摘星辰|大卫·海纳:在ECNU化茧成蝶的故事

栏目:校园图景发布时间:2017-07-21浏览次数:108

    毕业典礼上,大卫·海纳作为留学生代表发言,他还向大家展示了特别制作的横幅——“爱在华师大,师大永远是我们的家”,这也是他最坚定的心声

大卫·海纳,对外汉语学院汉语言系2017届本科毕业生,运动员出身,一个来自哥伦比亚的阳光小伙。师大数载,他不仅学会了说流利的汉语,还收获了一路的精彩风景,在丽娃河的倩影里留下了一抹异国的绚丽。

坚守第一排,从不翘课的好学生

  “自律”一词是对他生活的最佳写照。周一到周五,清晨六七点出门去健身房锻炼身体,结束后按时到教室报到,不管晴天雨天,始终如此。一年的语言生,四年的本科学习,每次上课,他从不迟到、早退或者请假,第一排是他最中意的座位。他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考试,熟记每一位任课老师的全名,妥善保管所有的学习材料。他从不觉得自己聪明,所以一直坚持“笨鸟先飞”。

  大学期间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所有相关课程的学习,获得了3.7分的平均绩点,还以交换生的身份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学习,并以全A的成绩顺利结业。华东师范大学优秀留学生杰出单项奖学金是对他踏实求学、勤于思考的肯定和鼓励。现在,他已被录取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

大卫·海纳

学得国际化,活得本地化

  大卫学的是汉语言专业国际商务汉英双语方向,国际化自然是他四年本科学习的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勤学思考是他学习的常态。难得的是,这位来自南半球的阳光男孩还在不懈进行着“本地化”的努力,中国特色也渗透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热爱收藏帽子的他,不管帽子怎么换,总是会在帽檐上别上有着中国和哥伦比亚两个国家国旗的帽徽,他常说,一个是他的故土,一个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两个在一起,让他安心也开心;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能把关键词罗列得清清楚楚;他主动和校园里每一个平凡的工作人员打招呼、问好,除了老师,还有宿舍管理员、安保人员、食堂工作人员等等,他向每个人微笑表达善意的时候,也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和他们的日常交流中,他习得了上海话,也赢得了他们的肯定和赞扬;他关心时事,尤其注意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知识和日常观察去审视今日中国之现状、发展之前景。

大卫作为留学生代表赴云南山区贫困小学参加了义务支教活动

学生活动,大放异彩

  在本科学习阶段,大卫积极投身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服务中,多方位体验感受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担任对外汉语学院学生会第一任国际部部长,参与策划各项中外学生交流活动;继登上对外汉语学院“外汉之夜”中外师生联欢晚会的舞台、作为主持人崭露头角之后,大卫多次在学校各类大型文化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参加学校国际文化节并组织哥伦比亚展台,向全校师生展示介绍哥伦比亚的文化;作为留学生代表赴云南山区贫困小学参加了义务支教活动;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特邀代表参加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结合自身的求学经历和大会主题,发放近百余份问卷,并做了题为“在华留学生城市生活和校园生活适应程度”的大会报告;作为在华留学生代表接受了上海电视台国际频道的采访,探讨了“中国对国际学生的签证新政策”并被拍成了宣传短片;作为对外汉语学院留学生代表参加了陕西省汉中市“国际学生感知汉文化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并在发展论坛上发言等等。

  四年的本科时光,他一步一个脚印,以他的热情、活力和阳光成为了移动的ECNU名片。

大卫作为华东师范大学特邀代表参加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大卫参加对外汉语学院“外汉之夜”中外师生联欢晚会

2015年,大卫·海纳被评为“感动师大”杰出人物

感恩师大,铭记于心

  白驹过隙,岁月如梭,从入学到毕业,大卫·海纳在师大的沃土上快速成长着。他珍惜每一次闪光的机会,挑战自我、展现自我,也总保有一份对所得的感恩之心。老师们的鼓励、同学们的信任给予了他信心和勇气。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典礼前夕,他给陈校长写了一封自荐信,希望能代表全体留学生发言,借此表达多年来深埋心中的感恩之情。在他眼中,每一位师大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他们的热情、友好,他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代表所有和他一样在师大成长、蜕变的留学生说出他们心中的感激和深情。让大卫·海纳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真的获得了这个宝贵机会!在华东师大2017届毕业典礼上,大卫·海纳激动地说:“正是因为华师大,因为华师大为所有留学生提供了那么大的舞台和那么多的机会,我们才有机会、有可能去构想我们的‘中国梦’,去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在典礼上,他还向大家展示了他特别制作的送给母校的礼物——一张用汉语等多国语言书写的横幅——“爱在华师大,师大永远是我们的家”,这也是他最坚定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