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学工在线

手摘星辰|卓泽林:迷雾虽漫漫,学海亦自由

栏目:校园图景发布时间:2017-07-21浏览次数:721

手摘星辰

ECNU 2017

第一期美女学霸金巾的故事一经推出,便收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反响。第二期将为大家介绍一位即将赴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教育比较研究所任教职的博士。你想了解博士生涯是怎样的吗?你想感受学术的魅力吗?你想知道高校教师是如何炼成的吗?且读读卓泽林的故事,他用经历告诉我们: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卓泽林是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2014级的一位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曾获得2015年研究生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行动计划”、2015年和2016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7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一年攻克,两次访学,三个国家


回首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卓泽林最难忘的是2016年1月14日至2017年2月,这一年,他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博士论文中,对他而言,这是攻读博士研究生阶段最难熬、但同时收获最大的阶段。最难熬是因为他在收据和分析数据的时候经历了好几次挫折,甚至到了抓狂的程度。而收获最大的则是他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雪城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八所高校进行的调研。在学习过程中,他不仅仅收获到了专业知识,更是感受到“非亲非故的”受访者愿意慷慨参与他的研究的精神。这些人、这些事在卓泽林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这次调研以后,他发现这种毫无保留的学术精神是那么重要,在未来的生涯里,他也会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

另一段令他难以忘怀的是三年期间曾出国两次的访学经历。2015年到2016年,卓泽林第一次去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在麦迪逊他结识了一个很和善的在学术上很严谨的人——Clif教授,卓泽林也有幸翻译了他的相关著作。他说,“麦屯(那儿的留学生都这样称呼麦迪逊城)”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城,冬天很冷,所以他几乎每天都泡在那里的图书馆学习,生活安静且规律,因而他安心完成了博士论文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麦屯的交通不是很便利,冬天常日下雪,于是,卓泽林还选择在那儿考取驾照,每次外出访谈时便能开车,就更方便地会见他的采访对象了。

2016年9月回国后,卓泽林马不停蹄,在10月去了法国,这次是以visit researcher的身份去了里昂高师。在这第二次访学经历里,他的导师Julien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教授,英语说得很好,每周都会和他见面。教授和他时常相约在食堂一起午餐,聊聊他的论文进展。卓泽林还记得,华东师大与里昂高师联合培养项目中有一位协调人——Luc教授,也给予了他很多关爱和照顾。这位协调人慷慨地把办公室借给他用,为的是让他能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卓泽林特别感谢他们,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自己才能在近半年的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了学位论文初稿。

在这两次连续的访学经历中,卓泽林体验到了中国、美国和法国三个国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氛围——美国人是直接的,法国人是热情的;而相比在中国,西方的学习氛围也是自由的,但他也因此更进一步了解自己,抓住科研机会,用心钻研学术,并强化了自制力。



   一名导师,一位慈父,一个榜样


回忆起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学习生涯,对他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导师赵中建教授。在卓泽林的心中,赵老师是一位学术严谨、自律、高产的学者,也在学术上、生活上都给以自己很多启示和帮助。在学术上,一方面赵老师给予他足够的自由,比如允许他从美国交流一年,回国后马上又去法国短访,这份信任让卓泽林备受感动也倍加珍惜;另一方面,赵老师又尽可能地给予他足够的支持,比如自己在美国时翻译Clif教授的著作,赵老师又为这本书的出版跑了很多路、花了很大心血。在生活中,赵老师还是一位慈祥而可爱的父亲,对学生也非常亲切,经常叫卓泽林和其他同门一起去家里做客喝茶。在谈及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时,卓泽林说,“赵老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榜样”,他将学习赵老师,做好两者的平衡。



多项荣誉,几种热爱,一个习惯


博士三年,卓泽林曾获两次国家奖学金,入选“优秀学位论文培育行动计划”,并获得了2017年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他很感谢这些荣誉对自己的肯定,也很感恩自己的辛苦付出得到了认可。说到自己的专业——比较教育学,或者说他对学术的热爱,他追溯到了硕士求学时期。那时他在华南师范大学,养成了每天读文献的习惯,也喜欢研究当前的学术热点。来到华东师大之后,他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定期泡在图书馆的期刊室。



一个专业,两面性格,三种爱好


卓泽林说,他最喜欢的就是安静地在办公室里看书看文献由于比较教育学这个专业的原因,他需要在不同国家的政治、历史和教育政策方面都有所涉猎,所以他看的书很多、很杂,这些丰富的阅读经历也给他建构了一个广阔的视角,让他在比较教育研究中更好地了解、比较不同教育对象生存的土壤。除了“静若处子”的一面,卓泽林还有“动若脱兔”的一面。他很爱旅游,总会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看看外面的世界。比如在美国和法国,闲暇时他也会和朋友外出旅游。在他看来,切身感受到文化差异,是书本上所不能获得的经历。不仅如此,他是一个健身爱好者,除了定期夜跑,还经常在健身房“举铁”。运动不仅仅是他锻炼体魄的方式,也让他更有精力和毅力,应对白天辛苦的学术和科研工作。



Work hard, play hard


谈到一路求学的经历,他说,从中小学到本科,再到硕士再到博士,也许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好像越来越自由,老师好像也不会越来越不再push我们,但其实背后恰恰说明,作为一名成年人,自我管理、自制力有多么重要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卓泽林都坚信,出众的人一定是能自制的人,不管导师对自己的要求和管理如何,每一名大学生都应该给自己设立一把标尺,明确自己的方向。他说:“没有方向的人,走向哪里都是逆风。Work hard, play hard, 专注的学习工作,专注的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