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陈群校长在毕业致辞中特别提到了一位来自台湾的博士毕业生——陈雅婷。让我们来听听她在华东师大的故事......
陈雅婷,2017届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博士。曾获校长奖学金、智慧奖学金、台湾学生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从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专业本科毕业后,陈雅婷进入美国纽约大学读研,学习文化与传播专业。硕士毕业后回到台北工作,曾任美国苏富比古董拍卖公司网络工程师、台湾当代设计杂志社副总经理等职。她曾经是台湾地区传媒界最年轻的副总经理,同时也有一段丰富的记者经历。在担任房产记者七年的时间里,她曾采访过不计其数的开发商老总,倾听他们的创业历程和企业经营理念。在访谈过程中,她发现对于同样一件事,每个人的看法迥异,这引发了她对人的心理的莫大兴趣。她决定放弃人人称羡的记者工作和高薪,重新背起书包,回到校园学习第二个专业—心理咨询。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既然要读第二个学位,就要挑选最好的学校,跟随最好的导师。经过一番搜寻和调研后,她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师从徐光兴教授,开始了硕士三年和博士四年的学习。有人认为从头开始学习第二个专业,那第一个专业岂不是浪费了?她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她认为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个过程都是生命的积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跨专业背景创造特殊学习优势
过去新闻传播专业和留美的经历,让她在科研上拥有特殊的优势,记者的敏锐观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让她对期刊的选择更加精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众多期刊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科研题目的期刊。纽约留学和工作的经历,也让她的视野更加开阔,一流的英文写作能力也为她加分。跨专业的背景让她在科研领域有了不同的高度和视角,很快,她的研究成果便得到了国外期刊的认可。
七年寒窗苦读,终于获得博士学位
感恩导师七年悉心的栽培和指导
七年的华东师大生活,陈雅婷说她最要感谢的莫过于导师徐光兴教授的言传身教。导师是个温文儒雅的学者,和一般博导不同的是,徐老师不仅学问高,还精通琴棋书画、音乐和武术,多才多艺,有过人的人格魅力。在导师眼中,一个学生会读书只是最基本的,他所期待的学生不单单要把书读好,还要有强健体魄,能欣赏艺术音乐,会过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她和她的同门们每天早晨在长风公园向导师学习太极拳,锻炼身体,增加抗压能力。导师说身体健康了,自然人的心情就开朗了。
陈雅婷一家与徐光兴教授(右一)合影
唯有自律才是解决学习痛苦的根本途径
华东师大心理学院人才济济,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没有人会放慢学习的脚步。跨专业学习的她,自认学术程度不如其他同学,必须靠努力来夯实基础。她坚持每天都要阅读国外核心期刊论文,并将心得做好笔记,规范自己每天都要动笔撰写科研文章。七年过去了,所有的付出终于有了欣喜的回报。
陈雅婷翻译作品《天使的守护—帮助孩子走出丧亲之痛》
校长的赞扬是最好的毕业礼物
陈群校长会见校长奖学金获奖者
博四这一年,陈雅婷凭借大量的社会实践、十余篇国内外期刊论文、丰富的参编专著和翻译专书等科研成果,获得校长奖学金,这是师大学子所能获得的校内最高荣誉。在校长奖颁奖座谈会上,陈群校长鼓励所有获奖者畅所欲言,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陈雅婷优秀的成绩和流畅的口才给陈校长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对学校工作提出的几点建议,也让校长深受触动。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陈校长特别提到了陈雅婷。听到校长的赞扬,陈雅婷非常惊喜,这对热爱学习的她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是校长送给她最美好的毕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