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我校关工委卢娟教授在理科大楼A207会议室为第21期青马学院的同学讲读马列著作《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共有45名学生预备党员选读本次课程。本次讲读主要围绕着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原著的阅读开展。
在课程开展之前,卢娟老师向选课的学生布置阅读作业,并提出了三个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理论基础?2、对社会主义科学理解为什么必须借助于辩证法?3、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的关系?青年马克思学院也为学生印发了相关材料影印版。与普通讲座不同的是,卢娟老师以座谈的方式与学生开展思想和学术上的交流。
首先是透过背景深化阅读的层次深度。卢娟老师从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的失败讲起,说明了为什么恩格斯要写这样一本书,讲座的最后又阐述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让学生们循着历史齿轮的推进,从源头开始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并由浅及深地将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到现实的娓娓道来。
第二步是通过导言比较解读阅读的价值倾向。卢娟老师向学生们介绍序言,此书中德文版序言中强调社会主义要想科学的理解是基于辩证法的,法文版的序言中阐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其变革的真正原因是哲学的变革,英文版导言中更是强调了哲学的变革的过程。
第三步,直面内容理顺理论逻辑。卢老师指出了社会主义是深深的扎根于现代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上的,在十六七世纪便出现一系列的社会主义的空想家,他们之所以被称为空想,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不足,而没有对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良好的掌握,就对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行了批判。到了十九世纪,三大空想家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不同于十六七世纪,他们在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批判的同时也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合理的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们成为“第一批社会主义者”。
第四步,将阅读照见现实,结合案例进行解释。卢娟老师又提出了经济对意识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影响。认为意识和精神的产物是在当前的经济状态下,对现实的加工。以当下的科研为例,我们的研究方向通常都是循着当前的经济形势的,虽然经济不直接决定这些,但是它影响着我们怎样的思维。接着,又提到了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观点而非照搬照抄,需要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当代的一个新的发展。
在课程接近尾声之际,卢娟老师又对社会主义的践行与传承提出了希望与建议。卢娟老师希望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并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一名合格党员。
文字编辑:周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