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学工在线

致敬马克思 | 孙昊:传播中国声音,传递时代力量

栏目:校园图景发布时间:2018-05-05浏览次数:747


200年前的5月5日

马克思,

诞生于德国小城特里尔。

200年来,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

照亮了在黑暗中徘徊的世界历史,

奏响了人类为自身解放而斗争的不朽乐章。


致·敬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中宣部制作了通俗理论对话特别节目——《马克思是对的》,在央视一套、新闻频道、新华网等热播,节目中有著名理论专家、高校学者教授和全国名校大学生代表亮相,而首位发言的青年代表就是来自我校传播学院的研究生——孙昊。

       孙昊作为全国青年代表之一,在节目中,他用青年人的视角,生动形象地讲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执笔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诞生的背后故事。


精彩演说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完成的一部著作中的珍贵手稿,它写于1845—1846年,距离今天已经173年了。如果大家有机会看到原件的话,会发现这份手稿上留下了老鼠啃过的痕迹。


         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它的写作,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最终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成熟的重要标志。

《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

     当时虽然有出版商对这部书很感兴趣,但没有谁敢真正接受这本未完成的书稿。用恩格斯的话说:“这是所有用德文写的著作中最大胆的。”再加上当时德国的书报检查制度的干扰,全书的出版事宜一直未落实。

     直到1932年,《德意志意识形态》才第一次在苏联用德文原文出版,此时,距离手稿诞生已经过去了近九十年。

     不过对于这个巨大的遗憾,马克思本人倒很坦然。他曾经写道:“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老鼠的牙齿去批判了。”


独家采访


        小编:“孙昊同学你在这节目里分享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书背后的故事,能不能就这本书内容或者对马克思进一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心得或者感想呢?”

        孙昊:“马克思其实有很萌的一面,这不仅仅是指外表,而是对待生活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在马克思的创作的手稿上有很多小漫画和小标记,手稿被老鼠磕坏了,却依然可以乐观的自嘲。永远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世界,才能为世界创造阳光。”

        小编:“受邀参加这个节目之后你也一定做了很多的努力,具体做了什么功课跟大家分享一下~”

        孙昊:“接到节目的邀请很荣幸,因为这次参加节目的学生代表都是节目组反复筛选的,而我们学校也仅有我一名代表。我认真地再阅读了一些马克思的资料,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运用。除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外,还再次翻阅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和习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文章和评论。”

        小编:“相信对你来说这是一次珍贵而难忘的经历,最后再跟我们说说你的收获与体会吧~”

        孙昊:“可能提到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很多同学们会觉得很有难度,有些枯燥。但是这次的节目,用诗歌、手绘动画等方式深入浅出地給我们上了一次有趣的“思政课”,让我们更加全面立体地认识了马克思。作为未来的媒体人,也希望未来能够用最生动、有温度的语言文字传播中国的声音、传递时代的力量。”


人物故事


      孙昊同学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同观众们分享了马克思哲学的故事,致敬马克思。他展现了一代青年人的视角,也代表了一名ECNUer的态度。

      这个在节目中表现的沉稳大气的少年,来自福建宁德。早在2016年,第八届海峡两岸电视主持新人大赛上,孙昊就一举拿下了金奖、全能新星奖两项大奖,成为大赛开赛九年来唯一的“双料冠军”。同年,他又在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大学生电视节全国主持人大赛上摘得桂冠。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过人的表现背后必有更多的付出:平时他不断阅读,积极学习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丰富自己的舞台表现。为了做好文化类节目,他考取了国家中级茶艺师;为了做好少儿节目,他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到培训机构给小朋友授课。他学习急救知识,取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书,时刻准备好去灾区和前线做报道……

        他说,就像奥运赛场上,每一次起跑都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他会永远坚守初心,努力前行。

   

热情如少年

严谨如匠人

愿青年学子们

怀鸿鹄志

做奋斗者

在新时代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