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联合国
2018年3月16号,是耿旭菲在联合国实习的最后一天。早上十点半她和往常一样走进会议室参加每日小组晨会,一推开门就看到了同事们准备的告别礼物、纸杯蛋糕和巧克力。几位同事一起回忆了过去6个月来和她一起工作的点滴:耿旭菲做过的报道、拍过的视频和图片里打动他们的细节,并且表示希望有朝一日她能够正式加入联合国这个大家庭,不论何时,联合国社交媒体组永远欢迎她常回来看看。耿旭菲听着听着就湿了眼眶,好像6个月前刚刚从芝加哥搬来纽约的日子还是昨天,当时那个兴奋、迷茫又充满期待的她在联合国经了这半年的历练已经成长了太多太多。
机会来临的那一天
2017年8月,耿旭菲从美国西北大学新闻学院毕业,获得了人生中第一个研究生学位。与此同时她也在远程修读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硕士学位。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传播学院老师的推荐,耿旭菲看到了联合国社交媒体组招聘实习生的通知。屏幕上醒目的United Nations让她想起到2014年和联合国的第一次“接触”。
梦想扎根的地方
2014年,正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读本科的耿旭菲有幸赴美参加UD-CHINA中美大学生论坛,活动期间,主办方特拉华大学孔子学院的陈建国教授特意带他们参观了联合国。当时正在国内读大二的耿旭菲那时还想不到,未来某一天,她也成为了联合国的一员,以实习生的身份向中国观众传递来自联合国的声音。
通过层层申请及面试,2017年9月初她收到了来自联合国的offer,也有幸成为了联合国社交媒体团队中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实习生。
团队组成
联合国全新的社交媒体团队成立于2017年8月,以中文、英语、阿拉伯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六种联合国官方语言,在包括Facebook、Twitter、Instagram、linkedln、微博、微信、腾讯和优酷等多个社交平台上向全球公众传递联合国的信息。社交媒体组的同事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且大多都具有极为丰富的全球报道经验。每天早上十点半是团队集体会议时间,同事们会就最新发生的全球时事热点动态进行讨论,探索多元的报道角度,集思广益挖掘报道深度。
拍摄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
日常工作
而耿旭菲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团队负责人程浩的指导下,通过采访和拍摄向中国观众传递来自联合国的声音。 这份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也让她有机会采访到很多到访联合国的名人明星。工作第一天她就参与报道了第72届联合国大会首场高级别会议,并和团队在联大期间采访了多位国际政要和名人明星。
联大结束后,采访任务依旧不断。从宁泽涛联合国之行到张铁林、邓亚萍领衔的中国艺术走进联合国再到TFBOYS王源出席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的报道,短短几个月,耿旭菲和团队已经拍摄采访了不少名人明星,且这些报道的全平台总浏览量目前已超两千五百万人次。
与宁泽涛合影
与邓亚萍合影
每次接到名人采访任务时,他们团队首先思考的就是如何能够真正践行联合国所倡导的全球视野,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受访者进行报道。在这些采访中,观众们更多地听到了公众人物们对可持续发展等全球重大问题的关注,更多人也因此开始关注和思考这些关乎全球发展的议题。对于耿旭菲来讲,这也是这份实习所包含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收获满满
从联合国大会到全球青年大会、从全球妇女大会再到可持续发展论坛,众多的国际会议报道让耿旭菲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多元的世界。从维和行动到难民危机、从资源保护到性别平等、从优质教育到气候行动、从儿童权益到人道主义援助......无数充满情怀的联合国人每天都在为维持和平、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而不懈奋斗。而这些采访也让耿旭菲意识到,作为联合国社交媒体团队的实习记者,不论自己镜头前的采访对象是谁,时刻保持专业与专注,细心挖掘并讲述好这些耐人寻味的人性故事,并借助联合国这个国际化的平台让更多人关注到关乎国际发展的重要议题,才是对这份职业和联合国的中国观众最大的尊重。
联合国三八妇女节大会
耿旭菲:在联合国为期半年的实习让我成长了很多,更让我认识到自己的未知和欠缺还有太多太多。感谢同事们对我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是他们的鼓励和信任让我意识到,年轻人也可以尽己所能为世界的发展作出我们微小的贡献,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看到了联合国职员的情怀和担当!感谢学院的推荐,传播学院国际化的教学平台让我们传院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前进。第一次在实习结束后回顾这段历程,心中很多感慨。我会带着联合国赋予我的这份情怀和专注上路,期待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