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书院学生体量大、类别多、分布广,包含港澳台学生、国内交流生及留学生,分布在全国所有省市及12个国家。疫情爆发以来,大夏书院全体教师远程“上岗”,线上线下联动,开展全覆盖信息排查、数据报送和情绪疏导。此外,还积极发挥家校协同效应、开展线上教育活动、挖掘正面典型事迹、积极回应学生关切等,切实筑起防疫“同心桥”,助力抗“疫”攻坚战。
家校协同,构筑坚实温暖港湾
大夏书院注重发挥家校协同的优势,扎实开展家校信息互通、生活互助、情感互联,为“宅”家同学提供有力支持。自2020年1月以来,面对2200余名学生,大夏书院14名辅导员通过电话、微信开展一对一“家访”,围绕学生返乡情况、身心健康、心态变化等进行个性化交流。比如,2019级翻译、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专业105名学生,散布在我国20多个省份及韩国、俄罗斯。书院辅导员黄天翔一个不落、悉数沟通,真诚热情的态度让家长感到意外而温暖。一位学生家长说,“辅导员老师的电话让我们很感动,尤其是在抗击疫情的时刻,让我们觉得学校与家长始终是在一起的!”一位留学生的家长诚挚地回复道,“抗击疫情,我们参与其中,帮助采购口罩和各种防护器材,在做力所能及的事!相信会好的!”
黄天翔与家长联络短信
党团在线,青年学子担当防疫“主讲人”
大夏书院强化党团组织建设,开展在线组织生活、党章学习小组活动、主题班团活动等,关注舆情、凝聚学生、引领方向。
大夏书院学生团支部线上主题组织生活会
2月9-10日,大夏书院学生党支部利用“学习强国APP”平台,以“疫情下党员如何做好抗疫‘责任人’”为主题,分组召开三场组织生活会,47名学生党员及大夏书院教工党员参加。学生党员以“思考:内心火热,头脑仍保持冷静”“情感:身在海外,心系于祖国危难”“行动:力虽微薄,疫情当前皆可为”为主旨开展热烈讨论,并以党支部名义倡议书院全体师生“每一个人担一份使命,每一个头脑保持一份理性,每一颗心充满热情,做科学的传播者,做健康的守护者,做家庭的关爱者,做社会的担当者。坚定信念,万众一心,主动防疫,迎接胜利!”
大夏书院留校学生组建临时团支部,组织同学担任“小太阳”,开展安全宣讲、应急服务、情绪疏导工作。临时团支部考虑到同学外出困难,可能存在物资采购的问题,给同学们贴心送来物资大礼包,包含各类零食、坚果、水果等,送到寝室楼下,让留校同学们足不出户,增加寝室储备,为寝室防控加固防线。同时,临时团支部充分利用线上资源,通过微信“小打卡”小程序建立“大夏书院寒假留校暖暖联盟”圈子,邀请留校学生加入,圈子内进行打卡。目前已经进行打卡主题有“武汉,我想对你说……”同学们用朴素真挚的话语,传达“武汉,加油”、“武汉,必胜”的加油和祝愿。
大夏书院学生团支部、党章学习小组纷纷行动起来,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线上“微”团课、“微”党课,学生自觉化身“出卷人”,全班同学作为“答卷人”,隔着屏幕抒发观点,展开思想碰撞。同时,学生纷纷制作具有00后特色的图片、表情包、Vlog等,互相守护、互相勉励,为武汉加油,为祖国加油。2018级和2019级政治学类专业团支部关注基层治理,积极探究社会突发公共事件的逻辑,尝试做出当代青年力所能及的贡献;2019级历史学专业团支部围绕“致病原因”“健康防控”“心理调节”“信息甄别”“社会动员”五大主题,开展“云科普”“云讨论”,倡导让“宅”时光具有“学习力”!
2019级政治学专业团支部线上团日活动
小处着手,力所能及助力抗疫情
大夏书院学生返乡后,主动做好自我防护、确保身心健康,并向家人积极普及防疫知识。同时,不少同学响应号召,担任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2017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王铸在家乡重庆南坪,配合所在社区,担任所在楼栋的楼长,配合物业进行防疫工作,比如张贴防疫宣传单、清理楼层、体温打卡、保障安全等,坚持为居民服务、为抗疫献力。
2017级法学专业方玉腾身在浙江杭州。为了让每个自然村的村民及时了解疫情和政府防控的举措,方玉腾积极承担所在村的情报员工作,向老人们介绍疫情和各项举措,也向村民积极宣传各种防控措施,并积极辟谣,承担自己作为预备党员的一份责任。
2018级哲学专业吴宇昕身在浙江金华。他承担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在观察人员家门前轮班值守,每天在风中的椅子上坐六个小时,开展过往人员的排查沟通工作。
2017级哲学专业张起向学校师生捐赠口罩200只,直言“学校人员多,需求大,希望我们共渡难关”。
大夏书院学生党支部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大夏书院学生尽己所能投身疫情防控,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用实际行动展现师大人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