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万丈高楼始于基,家风是个人和家族成长的地基。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即日起,我们陆续推出“家风”系列文章,与您一起共话家风故事,共享美与爱的温度。
第三篇,与您分享传播学院杨艺同学的家风故事。全文共2000字,阅读约需5分钟。
要说爸妈对我在性格方面最大的影响,那可以说是很“佛系”了——并不是消极和放弃,而是“有也行、没也行”的淡然态度,做事时放低对结果的期待,但在过程中一定要尽力,只求问心无愧。
大事从来“不管我”
小学的时候爸妈工作忙,吃住几乎都在外婆家,爸妈从来没管过我学习,最多有空了帮我讲讲数学题。没想到就这样“野蛮生长”的结果还不错,他们大概觉得我比较有天分,之后初中、高中,就从没在学习规划、学习方法上干涉过我,印象中也似乎没有要求过我一定要取得怎样的成绩,反正我从没有过来自父母的压力。
别人家的小孩往往被爸妈逼着上各种补习班、特长班,我们家却相反,都是我主动要求的,他们也不会按照自己的喜好让我学习某种特长,都尊重我的意愿。唯一的一次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有点含胸驼背,妈妈就送我去舞蹈班训练仪态。没想到在学的过程中我真的爱上了跳舞,开学之后加入了学校的舞蹈队,这一跳就没停过,从小学到高中。
虽然舞蹈只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一直都是半吊子水平,没有把它发展成正经的可以拿出手的技能,爸妈对此还是二话不说地支持。直到高二,我还坚持在学校的舞蹈队,利用课余时间排练,在各种晚会活动中演出。当时学习很紧张,我又在理科的重点班,甚至班主任都颇有微词,但爸妈依然没有半点反对。有一次演出,需要穿一种特别的打底衣,那个时候网购还没有流行,他们就开车带着我逛遍了所有能想到的地方,终于终于买到了合适的。当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感激,在高考的压力下,他们没有整天逼着我学习,还愿意支持我的兴趣爱好。
高二演出照片,一直被存在家里的电脑
后来听到妈妈和姑姑聊天,我才知道他们希望我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给我取名“艺”也正是此意——多才多艺、各方面都很优秀。妈妈说她觉得舞台上的我看起来很自信,经常跳舞也有助于锻炼身体,好的心情和好的身体才是学习的根本。
不仅是学习,就连高考报志愿,爸妈也只是当我的“参谋”。身为理科生的我放弃了很多在当时热门又实用的工科专业,报了新闻学作为第一志愿,深信“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他们有点不理解,但我说这是我想学的,以后想当记者,他们也就不再发表意见了。本科毕业的时候妈妈对我说“其实你选的这个专业还挺适合你的,幸好当初没有听我们。”
在人生大事方面,爸妈的态度正如他们给我的高考寄语“父母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加油”,是一种积极的“佛系”,介于“放任不管”和“全权干涉”之间。他们只做好分内的事,比如保证我的生活、照顾我的饮食、给我一些建议,但真正做决定的是我,而且一旦我决定了,他们就会全力支持。
小事却要“管很多”
爸妈在大事上虽然很“佛系”,但在很多细枝末节的小事上却是不折不扣的“法家”。正如在前文中所说,妈妈因为我的仪态不好就要送我去学舞蹈,恰巧我是喜欢跳舞的,万一我真的不喜欢,以我的了解,她一定会逼着我直到把姿势纠正过来。
饮食的健康、细节的教养、必备的生活技能是爸妈直到现在也不停念叨我的方面,是从小到大我与他们发生矛盾争执的主要来源。小时候吃零食都要偷偷地,要么在学校,要么在姥姥家,他们发现之后会被狠狠地批评教育;初高中作业再多,也不能弯腰驼背地写,不厌其烦的唠叨视力和仪态的重要性;大学每次假期好不容易回家,还要教我做家务,地怎么拖、桌子怎么擦,都要手把手地教。爸妈都是心灵手巧的人,我在这方面没有遗传到,总是被嫌弃笨手笨脚,恨不得把他们毕生的经验窍门都教给我。
最让我感激的还是他们不顾我的怨言,逼着我进厨房学做饭。大学假期回家,基本上都是瘫在沙发上玩手机,每当这时老爸一定会来念叨:“不要整天坐着看手机,去厨房看看你妈怎么做饭的!”我反驳:“现在都没有人自己做饭了,外卖多方便啊,想吃什么点什么。”没想到他更生气了:“外卖哪有自己做的干净呢,做饭是一个人必备的技能,不管将来在家做不做,但是必须得会!”为了平息他老人家的怒火,我还是不情愿地进了厨房,看着我妈切菜、炒菜,偶尔打点下手。俗话说“润物细无声”,这样学虽然没办法做一桌满汉全席,但进了厨房不至于手忙脚乱,炒几个小菜、下一碗面还是绰绰有余。现在我因为实习,和朋友在外面合租,偶尔请一些朋友们来家里吃饭,那一点小厨艺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真的十分感谢爸妈的远见了。
我做的家常小菜,总被朋友们一抢而空
如今是我的最后一个假期,今年夏天我就要告别校园,开始工作。前几日家里包饺子,我们三个坐在一起,妈妈擀皮我包爸爸煮,我爸突然感慨:“不知道我们三个人在一起包饺子的机会还有多少。”其实他真的只是随便说说,一点也不伤感,甚至还带点玩笑。但是我差点哭出来,想到了龙应台《目送》中那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不过也很庆幸,将来即使彼此不在身边,他们教会的习惯和道理也能使我受益终生,传递给我的下一代。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羁绊,是联系家人的纽带,它可以让家庭精神跨越时空得到永存,是上一辈留给后辈最宝贵的财富。
图文:杨艺(传播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