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访问学工在线

人民网丨中国校园民谣影像展开幕 校园歌声勾起回忆

栏目:校园图景发布时间:2018-12-06浏览次数:87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12月5日下午,伴随着《送别》的悠扬歌声,“青春心声:中国校园民谣影像展”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幕,《送别》《光阴的故事》《那些花儿》《龙的传人》等不同时代的校园民谣歌曲在现场不断响起。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伊始,中华民族便在生生不息的文化历史中流淌着悠久而丰厚的民谣传统。从清末学堂乐歌的启蒙,到不同年代学生歌谣的发展,校园民谣的每一次形象转身,都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和与之互文的时代主题。校园民谣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在学校这个特定的空间中扩散自己的审美风格与文化力量,构成了不同年代的校园生活与精神世界。



  校园民谣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与意象,其深刻的时代烙印成为我们理解校园文化变迁的重要窗口之一。本次展览力求丰富校园民谣的内涵,以实物图文、音像播放、纪录片展映、专题论坛及现场演出等多种媒介互动形式,展现出不同时代中国校园民谣的声影景观、学子们的青春心声以及所反映的青年文化和社会精神的内涵变迁。




  据介绍,12月6日下午,作为此次展览的重要活动之一,华东师范大学还将举行《青春心声:校园民谣的时代回响》主题论坛。论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胡乐野主持,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副院长周勇,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冯长春,华东师范大学校园民谣代表“红不了”组合作为嘉宾,和与会师生共同回顾不同时代校园民谣的形式和主题,更深入地探讨校园民谣对于校园文化、青年文化的价值。



  作为教育影像展的传统项目,此次展览还开放了专为展览设计的的主题藏书票现场拓印体验。每天在固定时段,邀请当代校园民谣代表进行现场演出。

  此次中国校园民谣影像展为期4天,于2018年12月8日闭幕。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