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君远班”视觉思维的培养主题讲座暨“致青春:书香师大”主题系列读书会

时间:2021-04-22浏览:198设置

   为坚持人才培养“智育”与“美育”的平衡,落实“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高校育人方针,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2021416日,我校少数民族学生骨干“君远班”人文素养摄影沙龙在闵行校区黄玲玲楼302报告厅圆满结束。本次人文素养活动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辅导员、美育工作室负责人吴晓隆老师进行了摄影主题讲座,活动结束后,君院班同学们进行了第二期的读书沙龙活动。

 

   为满足同学们对摄影知识的求知欲望,结合培养兴趣和对摄影技术的指导为切合点,吴老师首先就《如何理解一张照片视觉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的主题,向大家讲述不同种类的照片,阐述了摄影如何从绘画和“科学”中脱胎而出,挖掘自身的特性继而进入大众视野。随后,老师为大家讲述摄影的基本理论、掌握摄影的技巧和方法和如何提高摄影方面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他告诉大家摄影是丰富我们的生活的艺术,它不仅可以促进我们艺术素养的提高,还可以让我们去很好的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摄影水平,享受摄影乐趣。讲座提升了同学们对摄影的兴趣和摄影艺术的理解。最后老师现场点评了各小组的优秀摄影作品,并评选了最佳小组。

   讲座之后,君远班的同学们展开了第二期的读书沙龙。首先第一小组的阿丽达同学分享了加缪的《局外人》,她为大家介绍了加缪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书中所表达的荒诞的意义。第二组同学介绍了苟林的《读西藏文集》,作者为八十年代的援藏干部,这本书涵盖的内容极广的书尤其适合想要了解西藏风土人情的同学阅读。之后,考赛尔同学分享了贡布里希的《艺术故事》,作为一本艺术史入门,此书的通俗性却很强,适合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带着兴趣拓宽知识面。接下来第三组的同学分享了东野圭吾的两本书,分别是《解忧杂货店》和《白夜行》,同样发人深醒。最后第四组的丁玥同学分享了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农瑞福同学向大家分享了王力的《诗词格律》,分别为大家展开了了解美术教育和格律的方向,旨在通过通俗表述为我们展开其领域的基本知识。在结尾,第四组的杨芮同学为我们分享了保罗的《牧羊少女》,在当下压力和焦虑伴随的环境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解压睡前读物。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它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无法忘却的历史瞬间,更给我们带来感动。通过此次讲座和读书沙龙,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了很多关于摄影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个人涵养,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有意识地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领略艺术的美。同时,引领学生与书为伴,与经典为友,为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做出了贡献。

  


返回原图
/